一 数据摘要
经营总面积:52111.41公顷
现有林分蓄积量:4005283.41立方米
经营期年伐量:701180立方米
二 基本情况
2.1 小农户联合体简介
小农户联合体是由广西三威家居新材股份公司发起,在当地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组织成立,旨在更好地利用苍梧县和万秀区丰富的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资源,走集约管理道路,按FSC的要求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联合体由持有相同目的树材种的小农户(其林地权属清楚、树材种为以大叶栎、荷木、稠木、马尾松、桉树为主的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以自愿的方式参与FSC森林认证管理,维持原有的独立自主经营权,即自行组织、自主对目的树种进行合理的经营和管护,以期获得最好的木材资源和最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公司可以获得更为稳定、充足和合法的木材资源进行加工,产品的质量也得到更好的提升,从而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小农户联合体共170个,涉及小农户32187户,经营林地面积52111.41公顷,主要遍布在梧州市苍梧县的石桥镇、沙头镇、木双镇、六堡镇、梨埠镇、京南镇、岭脚镇、狮寨镇和旺甫镇,以及万秀区夏郢镇、龙圩区广平镇等11个乡镇。
2.2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2.2.1 地理位置
小农户联合体经营的林地主要分布在梧州市万秀区夏郢镇、龙圩区广平镇和苍梧县9镇,共11个乡镇,地理处在西江流域浔江中游,北纬22°58′~24°10′,东经110°51′~111°41′之间,分布的区域范围东西长26 公里,南北长38 公里,紧靠桂东中心城市—梧州市,东与广东省的封开县接壤,南与龙圩区相邻,西与昭平、藤县两县交界,北与贺州市的八步、平桂区相连。珠江水系的一级支流桂江由北往南,主干流浔江由西往东流过。
2.2.2 气候
经营区域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长冬短,无霜期长,太阳辐射较长,雨热同季。据县气象部门统计,多年平均气温21.2℃,极端最低温-2.4℃,极端最高温38.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1.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5℃,≥10℃年活动积温6975.3℃;年均降水量l581.1毫米、蒸发量1406.9毫米、相对湿度80%;太阳年辐射总量110.475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时数1815.2小时、无霜期331天。由于受夏季风影响,4-5月开始多偏南风,气温迅速上升,雨季随之而来;6-8月,夏季风盛行,多大雨、暴雨天气,是全年雨量最集中的时期;9月后,夏季风渐弱,雨量随之减少;11月至次年3月,受冬季风影响,常吹北风和西北风。光、水、热条件比较优越,是发展林业的适宜区域。
2.2.3 水文
梧州市境内河道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西江水系梧州市上游流域集水面积32.97万平方千米(其中广西境内面积13.63平方千米,境内面积19.34平方千米),汇集江河溪流700多条和广西85%以上水量流经梧州市。整个流域西北高,东南低,流域内水流汇集西江注入珠江,流域内河流密度圈套,广西境内集水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784条,平均河流密度为每平方千米0.14公里。全市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千米河流有420条。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千米河流有4条。
小农户联合体经营区域内主要河流有安平河、龙江河、东安河等,其中东安河流经沙头、石桥、梨埠和木双镇,河长91.2公里,流域面积1348.0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23.4亿立方米;龙江河流经狮寨镇的木皮、古东、狮寨村及京南镇的合水、武岭村,河长53.2公里,流域面积377.1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2.9亿立方米;安平河流经岭脚镇的高垌、古能、车较和古烈村,河长42.3公里,流域面积210.1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1.2亿立方米。共有大、中型水库各1座,小(Ⅰ)型水库4座,小(Ⅱ)型水库36座,其中爽岛库容2.12亿立方米,集雨面积588平方公里;西中库容0.46亿立方米,集雨面积2200平方公里。
2.2.4 土壤
联合体所经营林地母岩类型主要是砂页岩,主要土壤有赤红壤、红壤、黄壤和黄红壤;在海拔500~1000米的低山是薄层砂页岩黄红壤、黄壤,海拔250~500米的高丘是中厚层砂页岩红壤,海拔100~250米的高丘是中厚层砂页岩赤红壤、红壤。林地所在地以赤红壤为主,红壤次之,PH值一般在4.5~5.5之间。
2.2.5 植被
梧州市植被属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人为破坏,原生植被保存较少,基本由人工植被所替代。主要自然植被类型有次生暖性针叶林、暖性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落叶阔叶灌丛、常绿灌丛、灌草丛等,主要群系有大叶栎林、枫香林、荷木林、马尾松林、苦竹、桃金娘、黄荆灌丛、五节芒灌草丛、白茅灌草丛、龙须草、蔓生莠竹灌草丛、铁芒萁灌草丛等。人工主要植被类型为针叶林型、针阔混交林型、阔叶林型、灌木林型、其他木本类型等,常见群系有马尾松林、杉木林、湿地松林、国外松林、马尾松与杉木林、马尾松与枫香林、桉树林、大叶栎林、八角林、肉桂林、撑高竹林、粉单竹林、龙眼林、荔枝林、柑橘类林、茶叶林等。根据2010 年广西区人民政府颁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广西树木志》(第一、二卷,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年)、《广西植物志》(第三卷种子植物,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12月)等资料,在梧州市各县区分布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水杉、苏铁、伯乐树;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桫椤、七指蕨、樟树、花榈木等。详见附录1。
依据公司调查和监测结果,小农户联合体经营的乔木树种主要有速生桉类、马尾松类和大叶栎、稠木和荷木等软阔类。林下灌木树种主要有盐肤木、余甘子、桃金娘、野牡丹、岗松、柃木等;草本主要有黄茅草、青茅草、紫茎泽兰、纤毛鸭嘴草、五节芒、铁芒箕、蔓生莠竹、蕨类等。未发现有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2.3 社会经济状况
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GDP)为1622.4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4.48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651.17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706.84亿元,增长6.5%。梧州市在2024年实现了经济总量提档进位的目标,从全区排名第九位跃升至第八位。2.4 交通、通讯状况
联合体林地所在区域交通比较发达,水陆交通便利。铁路方面,南广高铁和贵广高铁分别途经梧州市和贺州市;公路方面,广昆高速、包茂高速和汕昆高速公路,并有207、321、324、323等国道在区域内交汇或过境,以及众多的省、县、乡道,共同组成公路网;水上交通也较为便捷,水路运输珠江干流由西往东,桂江由北往南流经龙圩区境,水路上溯可达南宁、桂林、柳州等地,下航可达粤港澳,西江航道龙圩段为二级航道。铁路、公路和航运共同形成了辐射区域内外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现有林地基本有林道通达,林业生产经营条件便利。同时,区域内各镇通等级公路,各乡村均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普及卫星电视等,移动网络全覆盖,通讯条件较好,为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管理提供了良好交通通讯条件。
三 森林资源与经营评价
3.1 认证林地和林木资源
3.1.1林地资源
经理期基年,联合体经营森林区划总面积52111.41公顷,森林蓄积4005283.41立方米,全部为有林地。
3.1.2 林木资源
3.1.2.1 认证森林资源
公司经营森林面积52111.41公顷,森林蓄积4005283.41立方米。森林面积全部为有林地,乔木林面积占100%。
3.1.2.2 认证乔木林资源
全公司乔木面积52111.41公顷,森林蓄积4005283.41立方米。
——按林种分:用材林面积46753.72公顷,蓄积3587105.91立方米,分别占乔木林面积蓄积的89.72%和89.56%。公益林面积5357.69公顷,蓄积418177.5立方米,分别占乔木林面积蓄积的10.28%和10.44%。
——按树种分:
大叶栎面积10229.50公顷,蓄积760975.09立方米,分别占乔木林面积和蓄积的19.63%和19.00%;荷木12531.00公顷,蓄积926493.68立方米,分别占乔木林面积和蓄积的24.05%和23.13%;稠木面积10223.60公顷,蓄积716569.9立方米,分别占乔木林面积和蓄积的19.62 %和17.89%;桉树面积13978.05公顷,蓄积1226147.80立方米,分别占乔木林面积和蓄积的26.82%和30.61%;马尾松面积5097.0公顷,蓄积371311.15立方米,分别占乔木林面积蓄积的9.78%和9.27%;其它树种面积52.26公顷,蓄积3785.81立方米,所占比例均约0.1%。——按起源分:全部为人工林,没有天然林。
3.2 森林资源评价与分析
综合分析小农户联合体的经营情况,可归结为
(1)联合体森林覆盖率较高。
(2)联合体林分单位面积蓄积为76.86立方米/公顷。单位面积蓄积量综合评定为中等。
(3)在优势树种方面,以桉树最多,其次是荷木、大叶栎、稠木,马尾松较少,同时零星分布部分红荷木。从整个联合体资源数据来看,各树种面积比例为桉树:稠木:大叶栎:荷木:马尾松:其它树种=26.82:19.62:19.63:24.05:9.78:0.10。各树种蓄积量比例为桉树:稠木:大叶栎:荷木:马尾松=30.61:17.89:19.00:23.13:9.27:0.09。
(4)联合体森林各龄组林分面积比例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10.31:34.6:22.68:17.40:15.01,以中龄林最多,近熟林次之,成熟林居中,幼龄林和过熟林较少,各龄组比例基本成正态分布 ,龄组结构比较合理。
四 森林经营方针、目标与布局
4.1 森林经营方针
森林经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为依据,以培育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宗旨,以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林业的多方面需求为目标,通过科学培育、合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增强森林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林业的可持续经营。根据小农户联合体林地分布特点和当地社会、生态效益需要,通过对联合体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及推行相匹配的经营措施,实现联合体森林达到林种结构更趋合理、龄组结构合理,极大地提高联合体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通过分类经营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的工业原料用材林基地和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促进经济、生态、社会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4.2 森林经营目标
小农户联合体是商品型小农户联合体,以商品林建设为主,兼有生态公益林建设,其森林经营总目标是:遵守FSC原则,通过森林经营方案的实施,严格执行分类经营、分区管理,提高商品林生产力和稳定性,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完善森林景观结构,发挥森林资源的多种效益。
本经理期主要经营目标为:
(1)保持经营区域范围内林业用地面积相对稳定,其中公益林面积占林地总面积的10%以上。
(2)各林龄结构趋于合理,成熟林年均生长量22 立方米/公顷以上,单产达到99立方米/公顷以上。
优化配置经营管理资源,加强对营造林的生态、防护、效益、效果管理,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量,实现森林资源不断提高;
(3)确保生态环境的优良度,在经营过程中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对作业进行全程监控,保持生物多样性,使经营区内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观,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4.3 森林经营布局
小农户联合体面积52111.41公顷,其中46754.24公顷为商品用材林区,5357.17公顷为公益林林区,其中桉树占总面积的26.82%,其他稠木、大叶栎、荷木和马尾松等乡土树种占总面积的73.18%。本经理期林种结构不作调整。五 森林培育规划
5.1 萌芽更新规划
联合体经理期内的大叶栎、荷木和稠木等软阔类树种不进行植苗造林,主要是采用人工促进的方式对采伐迹地萌芽更新,在当年采伐当年更新完毕,保证采伐多少,更新多少,不留欠帐。
根据采伐设计与更新规划,经理期内适用于萌芽更新的林地面积26063.75公顷。
5.2 森林抚育规划
本经营期仅对速生桉树进行抚育,但各小农户也可视需要,必要时针对大叶栎、荷木和稠木等的中幼林进行抚育,主要是人工清除林地内影响林木生长的杂草灌,为中幼林生长提供有利的水肥、光热条件,促进中幼林尽快郁闭成林。
5.3 抚育采伐规划
原则上不进行抚育采伐,当出现病虫害、风灾后要及时进伐出罹病木、风倒木、风折木等无培育前途的林木。
六 森林采伐利用
6.1 采伐利用原则
森林采伐利用是林业生产过程中主要经营活动之一,也是林业生产重要目的之一。森林采伐不仅是森林木材的利用行为,也是一种森林培育措施。合理的采伐利用规划,是为了科学经营森林,调整森林秩序;合理的抚育采伐和更新改造采伐,可促进目的树种林木生长,改善林分结构。
森林采伐利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通过科学的采伐利用,提升森林资源保护价值,培育健康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持森林长期稳定提供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能力。
(2)根据森林生长量确定合理年伐量,以达到合理经营、永续利用。
(3)制订合理的采伐措施,推行梯度经营体制,将采伐对生态的破坏或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4)依据《森林采伐作业规程》指导实际采伐作业活动开展。
6.2 主伐年龄和轮伐期
根据《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方法》的规定,结合小农户联合体所经营森林的特点和习惯,确定主要经营树种的主伐年龄。轮伐期详见表6-1:
表6-1 各树种主伐年龄和轮伐期
经营类型 | 成熟龄期 | 主伐年龄 | 轮伐期 |
速生桉短轮伐 | 5~6年 | 5年 | 8年 |
稠木工业原料林 | 5~6年 | 5年 | 8年 |
大叶栎工业原料林 | 5~6年 | 5年 | 8年 |
荷木工业原料林 | 5~6年 | 5年 | 8年 |
马尾松一般用材 | 15~20年 | 20年 | 25年 |
6.3 年伐量规划
根据联合体森林资源特点和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本着科学经营、持续发展的经营原则,年森林采伐总量比测算的理论合理年伐量和连年生长量小为原则确定。即确定联合体经理期内年采伐量为701180立方米。详见表6-4。
表 6-4 用材林合理年伐量
单位:立方米
采伐类型 | 合计 | 速生桉 | 稠木 | 大叶栎 | 荷木 | 马尾松 | 其他 |
主伐 | 701180 | 253000 | 136000 | 141000 | 158000 | 12500 | 680 |
七 森林健康与保护
7.1 森林防火
森林火灾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工作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由苍梧县林业局和当地镇政府负责,三威公司有关部门做好配合,村级认证小组负责各村的森林巡护并做好相应记录。
乡镇认证协调部负责、小农户联合认证中心开展经常性的森林火灾宣传教育,建立森林火灾联防机制,实行信息共享,加强监督检查。
森林火灾发生后,应逐级上报。各部门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在处置森林火灾时做出快速应急反应。因森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时,要积极开展救治工作,将伤员送到医疗部门进行救治。
7.2 森林病虫害防治规划
由于大叶栎、荷木和稠木都是当地乡土树种,极少发生病虫害。即使发生少量的病虫害,可以通过生态系统自有的调节功能进行生态系统自我调节。针对该部分树种的林地,在经理期内不进行病虫害防治。
联合体中以速生桉树和马尾松为主的林地需进行病虫害防治。桉树的主要病害有:桉苗猝倒病、桉苗灰霉病、桉树青枯病、桉树焦枯病、桉苗根(茎)腐病、立枯病、溃疡病和根腐病等;主要虫害有:桉树枝瘿姬小蜂、红蚁、白蚁、地老虎、桉小卷叶蛾、油桐尺蠖、大蟋蟀、白裙赭夜蛾、桉袋蛾、红脚绿丽金龟、中喙丽金龟和凤蝶幼虫等。马尾松易发生松毛虫危害,以及松材线虫病危害。为此,联合体在当要林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拟通过设立林地定期监测点,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当发现林木发生病虫害时,相关人员即时向公司相关部门报告并通报当地森林病虫害防治部门,依据病虫害专家的建议及时进行防治和处理。
7.3 森林管护规划
依照小农户联合认证的森林巡护控制程序,进一步完善护林管理体系。以村为单位,以本村参加森林联合认证的小组成员的林地作为巡护责任区,每个责任区安排本小组1名巡护员进行巡护检查。巡护内容有:森林防火、林木防盗、病虫害、自然灾害、野生动植物保护、环境卫生等。
八基础设施规划
8.1 林道维护与建设
根据公司营林和生产木材的需要,在充分利用现有各级公路和公司已修建林道的基础上,本经营期除新修少量林区便道外,基本工作是维修现有林区便道,便道是指专门服务于营林生产和森林保护的简易便道,通常使用频率不高。本经理期内规划维修林区便道285公里,新修便道142公里。各年度林道规划详见表8-1,可视生产经营需要进行调整。
表8-1 林区便道规划一览表
单位:公里
建设性质 | 合计 | 2025年 | 2026年 | 2027年 | 2028年 | 2029年 |
合计 | 427 | 80 | 96 | 88 | 81 | 83 |
维修便道长度 | 285 | 53 | 64 | 59 | 54 | 55 |
新建便道长度 | 142 | 27 | 32 | 29 | 27 | 28 |
8.2 林地配套基础设施
联合体共用三威公司原设置的林业站(办事处)办公用房,本经理期内不规划建设林业站和管护站等办公用房。
九环境影响评估
9.1 森林经营活动环境价值影响分析
森林经营不仅提供商品木材、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同时营林活动本身就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例如改善土壤结构和营养状况,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表径流,改善水源补给,调节气候等,从而保护环境和改善野生生物生存条件,保护生物多样性。但是一些经营操作如果控制不好、操作不当,也会对生态造成负面影响。
9.2环境价值保护措施
9.2.1 生物多样性保护
注重森林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根据经营目的和保护对象,判断森林边缘的利弊,利用森林采伐增加或减少森林边缘。应逐步改变单一皆伐森林作业法,推行森林作业法多样化。继续采用小面积分散块状方式采伐,利用天然更新方法自然萌芽更替恢复森林。萌芽更新不炼山,尽量少干扰土壤、植被的原有自然状态,保护造林地的原有物种。对较大的山沟、坡度较陡区域、河流及农田边保留一定的缓冲区,不对其植被破坏。
对小农户联合体职工及农村相关人员进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知识教育宣传。 禁止林区狩猎,禁止在森林内乱捕滥猎野兽、鸟类等野生动物。
9.2.2 自然环境保护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真正认识到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控制污染源。
9.3 环境价值效益分析
森林是由树木为主体所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生态指森林的群体效益对环境产生的有益作用,其生态效益表现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调节气候。据有关研究表明,森林涵水调蓄量为400-800立方米/公顷,联合体现有森林面积52111.41公顷,据此计算,公司涵养水源可达1978~3956万立方米,相当于多个大型水库。从土壤侵蚀模数来看,林分土壤侵蚀模数为400~700吨/平方公里.年,而荒山荒地的平均侵蚀模数达3400吨/平方公里.年,保土量为2700~3000吨/平方公里.年,公司森林总保土量约1798~3461万吨/年。
十社会影响评估
10.1 森林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
10.1.1 采伐活动
木材生产的措施有伐木、集材、运材,给广大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参与森林采伐活动;但是木材生产过程中采伐方式、集材方式等采伐作业项目的选取不合理的话,容易造成对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
10.1.2 森林防火
发生森林火灾会烧伤或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植物,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严重会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进行森林火灾的预防和监控,能够避免林区内的资源资产被烧毁,降低甚至消除森林火灾对森林附近村镇及林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遏制森林火灾发生时产生的大量烟雾污染空气环境。
10.2 森林经营社会保护措施
10.2.1 建立沟通机制
建立健全沟通机制 ,沟通方法包括电话、访问、通告、座谈等。林政部门、林业站负责本林区原住民、周边村民的沟通事宜,接收投诉、倾听意见,做好投诉记录,及时向领导反映、请求处理。
10.2.2 群众参与生产经营
小农户联合体营林工作中的林木采伐、更新造林均采用人工作业,经营过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首先聘请、雇用邻近村民,为林区周边村民提供大量的劳动就业机会。
联合体经营的林地,在成林后允许周边村民在非保护区森林中有限度地采集部分非木质资源(蘑菇、药材、野菜等),以及适度放牧,发展林地经济。
10.2.3 做好安全保障
建立和执行健康与安全操作规范,保护工人的职业安全,避免危害健康,并确保健康与安全操作规范达到或高于国际劳工组织《林业工作中的安全与健康操作规程》的要求。
10.2.4 公司参与社区建设
三威公司联合当地的小农户组成联合体参加FSC认证,对推动本地林业发展,增加农户收益起到了积极作用。三威公司森林经营活动离不开当地农户、居民、社区群众,同样,周边社区建设也需要公司的积极参与。
10.3 社会效益分析
10.3.1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
在5年经理期,农户参加联合体开展FSC森林认证,所销售的木材可增加5%的收入。
10.3.2 增加税收,促进项目区经济发展
方案实施后,可增加各种林产品数量,对于搞活山区经济,繁荣市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起到一定作用。同时,在木材生产环节每年上缴税费可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另外还可带动运输、物资生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10.3.3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小农户联合体通过参加森林认证,在公司的指导下提升林地质量,可充分发挥林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地经济;林地经济的发展又进一步激活了林农积极开发、永续发展的动力,林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
10.3.4提高人类生存环境质量
方案实施后,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增强了水土保持、水源涵养能力,减轻了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改善了生态环境,对提高经营区人民群众生存环境质量和改善经营区的投资环境起到一定的作用。
十一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
11.1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1)设备、肥料、农药、苗木等价格按现行市场价格估算,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考虑了一定的运杂费;木材按市场价600元计,用工费按每工日200元计算。
(2)基础设施工程造价参照当地近期实际平均水平估算。
(3)投资方向调节税:按国家现行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税率为零。
(4)林业生产有关费用依据业主提供的定额进行估算。
(5)银行贷款利率按:长期4.75%、短期4.35%估算。
11.1.5.2 总投资及资金年度安排
经理期内各项费用总支出75991.57万元。各项费用构成如下:
(1)营林成本32985.79万元,占54.14%;包含造林更新、抚育、管护费用。
(2)木材生产成本24375.28万元,占40.01%;包含采伐、运输、工资福利和伐区设计费用。
(3)基础设施建设成本392.85万元, 占0.65%;包含林道修建和维修、防火设施和施备费用。
(4)其他费用3170.04万元,占5.2%;包含地租、环境保护(包括减少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测、水质保护与监测、土壤保护与监测)和社会类(劳动安全防护用品、培训)、管理类费用。
11.2产品产量和产值估算
公司各成员主要经营产品是木材。经理期内实现木材生产总产量为1761131.78立方米。木材产品总产值收入为105667.91万元。
11.3 利润
经理期内总产品产值105667.91万元,费用支出60923.96万元,实现利润44744万元。
十二森林监测
12.1 监测目标
监测就是建立森林经营、环境保护体系,以培育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通过制定各类森林资源监测措施达到保护、持续发展、科学经营、永续利用森林资源的目的,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到森林经营实践,从而持续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实现小农户联合体资源合理利用、环境良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总体目标。通过监测指标的科学设置,监测点的合理布局以及监测工作的规范管理,全面掌握相关基础信息,为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12.2 监测范围、内容和方法
12.2.1 监测范围
对小农户联合体的森林经营过程进行监测。
12.2.2 监测内容
以造林和抚育等经营活动、生长量、土壤、野生动物等内容为主,涵盖环境、经济、社会三大方面。
12.3 监测结果评估和公示
小农户联合体每年制定监测计划,对各相关监测的结果进行汇总、上报。并依据监测结果不断地改善和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才能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公司在经营方案实施过程中,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分析、统计分析、典型分析等方法,分析营林技术措施对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所带来的效果,评估经营项目对区域环境、生物多样性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根据方案实施情况和环境监测结果,进行评价,提出处理意见。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向公众公开监测评价结果,并接受公众对评价结果和处理意见的质询。